2018,醫療器械市場8大趨勢
2022-11-05
作者:
瀏覽量:
1、高值耗材告別高毛利。2017年,國家發改委對3個高值耗材進行談判采購以后,價格出現了大幅下降。而這3個絕對不是全部,預計2018年還將啟動更多高值耗材的國家談判,以降價換取規模市場,對企業未必不是好事,現階段活下去才最重要。
另外,醫院要實行耗材零差率了。既已零差率,價格高低跟醫院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,憑什么要給你賣高價格的。高價格的還影響耗占比,耗占比弄不好,院長、主任甚至都當不成,告別高毛利是勢在必然。
2、四大科室逐漸剝離。影像、檢驗、病理、血液凈化四大科室在2018年以后會迎來一個逐步剝離的過程,賽柏藍器械從不少地級市的2017-2020醫療規劃中看到,多有提到興建區域影像、檢驗、病理、血透中心的安排,隨后實現共享共用,幾大科室剝離也將隨之而來。由于還要興建或改造,在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,剝離的浪潮、動作不會大。
此外,康復、護理、消毒供應、中小型眼科、健康體檢等五大中心也將逐步走向剝離。
3、國產醫療影像慘烈火拼。在技術上好不容易有點進展了,但市場卻已由藍變紅,價格戰這兩年已經開始,2018年不會降溫,魚躍、萬東、阿里近20億并購百勝醫療,聯影獲33.33億融資、康達獲10億融資,騰訊覓影也來了。這個領域實力玩家多,錢多,但市場是有限的,還沒有從GPS手中搶到多少市場,國產淘汰賽就已經開始了。
4、外延式跨界發展成為新趨勢。“健康中國2030規劃”之后,已經陸續有相關的配套政策出來,比如國家大力發展健康體育、健康旅游、醫養結合、康復行業,社會資本力推醫美行業等,都將給醫療器械行業、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市場機遇。
這些是廣義的、外延的、跨界的,與醫療器械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,很多企業會看到這些領域目前現在還沒有什么巨頭、也沒有太多的品牌產品。醫院市場多少億,醫院外市場多少億,或許拋開醫院看市場,更是海闊天空。
5、營銷進入變革期。耗材試劑在醫院的“營銷那點事兒”乏術可陳,嚴管下,要見到主任、院長越來越難,風險也越來越高。設備招標中的圍獵標不會因為過了一個年就變得少了,表面看是沒有什么變化。
真正的大影響在于,醫改其及配套政策的影響下,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少了,而隱形的費用沒有變少。兩票制也直接影響企業原有的營銷模式;不少醫院被托管了,不少檢驗科都讓企業半承包了,還有你的市場嗎?營銷變革不是說說而已,真正是到了要變革的時候了,沒有新的突破,只能等死。
6、更多企業謀求國際市場。在今年的德國杜賽爾多夫的國際醫療器械展上,中國企業展團數量不少,這說明大家都在尋求國際市場的突破。國內市場目前面臨趨緊的行業政策、復雜的準入環境、難纏的競爭對手、呈降的利潤空間,讓大家都感到不好做了。很多械企開始謀求拓展海外市場,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市場,做得有聲有色。
7、創業及投副融資潮持續火爆。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,整個醫藥行業,應當是醫療器械的創業、創新、投融資數量最多,主要原因也是行業正處于成長早期,機會比較多。不像藥品那樣,已經進入了整合期,投資基金雖然都想介入大健康,但尋找優質的藥品項目比登天還難,藥品剩下的只有并購項目。
醫療器械創新相對比較容易,市場成長空間也大,基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,重點投這個領域。可以預見,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的創業、創新、投融資風潮一定還在。而此前一兩年獲得投資的公司中,將有一批在2018年陸續登陸資本市場。
8、醫療AI要泛濫。在醫療領域,除了少數的真正在做這個事以外,更多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提這個概念,其目的不言而喻,這個概念太火了,而醫療、醫療器械領域,可結合的地方又很多,市場容量也是足夠地大,2018年,或許將從火爆轉向泛濫。
關鍵詞:
醫療設備,醫療器械,名凱醫療,貴州醫療器械,醫療手套,醫療防護服